距离开展还有:

行业新闻

非乳制品快速扩张?风味、品质提升还需夯实技术支撑实力

2021/12/22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但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食品工业则逐步倾向于“食以民为天”,以消费需求为导向驱动生产端革新,促成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人们对食品功能性成分等食品标签与食品健康营养状况关注度不断提升中,带有“植物基”元素的非乳制品由业内“小透明”摇身一变为“香饽饽”,市场形势向好中业内如何实现扎实、准确的抢先布局呢?

 

  近日,据Innova Market Insights的一份新报告显示,2021年新兴的乳制品和非乳制品酸奶类别呈现出显著增长趋势,其全球市场规模将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毫无疑问,进入后疫情时代各国乳制品消费大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期是影响乳业消费格局的一大因素,那么非乳制品快速扩张的变数又是从何而来呢?其实,当下健康需求的增长不仅仅局限于某款产品能不能带来营养,而是进一步拔高至某款产品能够带来哪些具体的好处上。

 

  在此背景下,以豆类、燕麦、杏仁等为植物蛋白原料制成的非乳制品一方面满足了乳糖不耐受群体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以坚果、豆类等原料制成的“乳制品”不仅具有新颖感,并且据说非乳制品酸奶在蛋白质含量上相对高、胆固醇低、往往有着多个发酵菌种等多个要素,就使其与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形成了呼应。而且伴随着近年来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认知程度加深,植物基酸奶等非乳制品自然也就迎来“春天”,甚至可以说成为“新风口”。

 

  不难发现,如今在各种便利店的饮品区,几乎随处可见非乳制品的身影,而且在大量的活动推广下正促使它们的存在感不断加强。当然,在这一相对较新的品类市场快速发展的背后,更有农夫山泉、伊利、三元等食品饮料品牌加速布局,为产业发展夯实基础。面向非乳制品酸奶在进入市场后相对受到诟病较多的涩口、有腥味、口感粗糙等风味口感和品质问题,也是新品类持续发展下值得关注的话题。

 

  首先,像是大豆蛋白算得上植物基一类酸奶或饮品发展的源头,豆腥味是绕不开的话题。据悉,大豆制品中的苦味、腥味主要是源自脂肪氧化酶的分解,随着食品科技不断发展,利用微波处理工艺与高压均质设备,能使豆类在酶降解中达到去味维稳的目的;还有酶法、化学法、离子交换法等技术与相应加工设备的演进都在为植物基食品加工提供更为可行的解决方案。

 

  其次,酸奶本身就是人体摄入益生菌的一大重要来源,植物基酸奶的功能性、健康性当然也与菌种密切关联。小编注意到,早前某乳企在开拓植物基酸奶赛道时,就使用其所有的专利菌种进行发酵,这既有助于成就产品顺滑好口感和可信赖好品质,植物性成分在此基础上的应用就成为了加分项,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再加上近日《益生菌食品》标准正式发布,势必也将为非乳制品的健康化、规范化生产带来参照依据,使植物基酸奶不仅打着时下大火的“植物性”元素旗号,更要进一步将品质落实到位。

 

  总而言之,植物基非乳制品近年来已经成为行业破局的一大关键所在。在消费提升中业内也始终在持续关注如何从生产工艺、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为新品类发展注入更多动力,让产业布局更加“智慧”。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市艾克思博会展有限责任公司 蒙ICP备18004729号-4 技术支持: 会天下

在线咨询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

微信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