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食品依托标准加以约束 产业实现规范化和稳健发展
2021/11/30
相比国外市场,国内益生菌产业起步较晚,但进入2000年后,伴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对益生菌认知逐步提高,国内益生菌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升级随之提速。目前来看,我国益生菌行业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消费需求空间不断扩大。尤其是疫情后“益生菌”的搜索量在短时间内猛增,反映出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加强和对产品的关注提升。根据欧睿数据显示,中国益生菌产品市场规模预计到2022年或将增长至896亿元。
益生菌主要是指对健康有益的活性微生物。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将之定义为“通过摄取适当的量,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能发挥有效作用的活菌。”另外研究表明,益生菌不仅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免疫力。受益于此,目前,益生菌产品趋于多元化,除了被应用于乳酸菌饮料、酸奶、奶粉等食品饮品外,在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中的应用不断增长。
由于益生菌产品健康功用,加之中国消费者对益生菌的认知率已高达82%,因此具备了多元化应用的市场消费前景。今年以来,汤臣倍健、润物生物、科拓生物等国内益生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加码布局市场研发,益生菌产业的应用开发由普通食品、饮料到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再向活菌制药领域加速拓展。
在益生菌产品品牌宣传力度加大,消费者对益生菌产品认知度及认可度提升的背景下,又在益生菌产品多元化,生产技术提高的背景下,益生菌产品需求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一些问题,如益生菌产品鱼龙混杂,存在着“品类界限模糊,缺少标准规范”和“产品同质化严重”等,在行业内制定益生菌产品的统一标准,对消费市场的引导与规范迫在眉睫。
近日,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牵头,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光明乳业、伊利集团、蒙牛乳业等单位共同起草的《益生菌食品》团体标准。该团标明确在保质期内,即食型益生菌食品益生菌活菌总数不得少于10的7次方CFU/g。而加工用益生菌食品,应能满足终端产品的活菌数量的要求,保障益生菌产品健康功用。
毫无疑问,作为近年增速非常快的营养保健细分领域之一,益生菌或将成下一个千亿级大健康市场风口。不过,益生菌产业有很强的技术壁垒、准入壁垒和资金壁垒,企业要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提高益生菌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增强企业间产品及品牌的竞争力。当然,益生菌食品相关团体标准的发布也将进一步健全国内益生菌管理法规与标准,赋力益生菌产业的规范化和长期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