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十吃莜面
2019/02/14
正月初十,在内蒙古中西部民间传说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家家都要吃莜面,庆祝老鼠娶亲,以保家中一年风调雨顺,庄稼有个好收成。这个民间的传说一直延续至今,到了每年的正月初十,呼和浩特地区家里的大大小小一定要吃一顿莜面。内蒙古三件宝:莜面、山药、烂皮袄的俗语,也可见莜面在内蒙古中西部人心中的地位。
“年年莜鱼”——顺时应运 民俗萌生
民间风俗,绝不是空穴来风。许多流传的习俗,我们只知道它是这个样子,不知道它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孩子们追问“为什么”,我们只能用“遗留下来的”来塞搪。从下面这件小事,我们大略可以罕见民俗的萌生轨迹。
莜面是家常饭,千百年来,既不“白富美”,也不“高大上”,挤不进佳节,上不了庙堂,只是寻常人在寻常日子吃得寻常食物。可近年来,莜面渐渐从“柴火妞儿”出蜕成“白富美”,上了富贵人家的餐桌,走入年节的食谱。有些地方在春节期间时兴起吃亲手做得“莜面鱼鱼”,渐成习俗,流传日广。出现的东西总有出现的理由,还是那句话,不是空穴来风。
那么,春节期间吃莜面鱼鱼风从何来?
一是莜面鱼鱼“莜鱼”二字谐音“有鱼”,“年年莜鱼”取“年年有余”的意思。春节期间,一家人团圆,笑语满堂,大人孩子亲自动手搓鱼鱼。手艺高的“巧手搓来玉色匀,压匾佳人缠臂金”;手艺差的“蛇吃麻雀不匀称,笑得阿娘肚子疼”。搓得丑也罢俊也罢,都在莜面鱼鱼里注入一种信息意念,寄托一种憧憬愿望,讨一个吉祥兆头,不失为一种传递正能量的美意。二是春节期间吃莜面鱼鱼,对肥腻饮食是一种调节,无论舌尖的欲望还是养生健康,都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简便易行,益人身心,这是春节期间吃“莜面鱼鱼”的理由。也可从中窥见一个信息:一种民俗的萌生,她背后的推手就是顺时应运。如果说“年年莜鱼”是应时运而生,那么,燕谷坊生产的“莜面鱼鱼儿粉”就是应民俗而生。
莜面鱼鱼
莜面窝窝
莜面墩墩
莜面山药鱼
莜面饸烙
莜面傀儡
莜面拿糕
莜面饺饺
莜面山药丸子
信息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