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脱壳机推动双手解放 加快海鲜深加工步伐
2018/09/25
最近又有月入过万的大妈出现,与之相对应的是一天剥3万个蛏子。相关加工企业何不尝试贝类脱壳设备?既解放劳动力,又提高扩大生产规模可能性。
对于海鲜,爱其鲜美味道,恨其吃饭时候占用双手。还记得早些年龙虾大火时候,有媒体报道称龙虾大火有其迫使人们放下手机,回归餐桌交流的因素在。然而今年餐馆里已有零星专职剥虾人出现。可见市场上不少人并不热衷这种为海鲜剥壳的乐趣。相较而言,归属于瓣鳃纲的贝类海鲜省力不少,他们在烧制过程中会自行开壳,躯体还有可能直接掉落。
在这类贝壳海鲜的盛产地,为贝壳类海鲜去壳的现象也极为普遍。拿蛏子来说,九月十月是丰收季节,但蛏子自身保鲜难度较大,只有少数流向市场直接销售,被留下的多数为延长保质期往往被烘干。为此,每到这些时候,这些工厂、小作坊往往需要大量人力对贝类进行去壳。那么,市场上有没有相关机械设备能够解放这些工人的双手,推动这一产业快速发展的设备?
贝类脱壳机就是这类专门针对贝类进行脱壳的设备。在最早发明贝类脱壳机的西方,他们致力于取出新鲜贝类。百余年前,最早贝壳脱壳设备利用楔形工具暴力撬开贝壳,并切断贝壳与闭壳肌间的联系,完成贝壳肉体取出。到蒸汽时代,人们利用蒸汽使贝壳自动打开,再进行肉类取出,这类方式往往因为难以控制蒸汽使得贝壳半熟。再后来又结合蒸汽喷射与振动筛、干热法、微波辐射、高强度冲击波等方式被一一用于贝类脱壳。
对于喜欢将贝类烹饪熟透再进行食用的国人来说,贝类脱壳机取出的贝类生熟差异并不大。我们知道,贝类遇到外界刺激会紧缩在壳内,而一旦这种刺激使得贝类死亡,闭壳肌将会松弛,贝类肉体的去除变得相对简单。在雇佣工人时候,往往就选择先将贝类蒸煮熟透再进行脱壳以提高脱壳效率。我国贝类脱壳机也以蒸煮式壳肉分离设备居多。
蒸煮过后,虽然大多贝类贝壳会自动张开,但也有部分贝类贝壳紧闭,为提升贝类开壳率,通常有振荡式、拍击式两类方式对贝类壳体进行去除。其中振荡式通常利用振动筛,贝类在筛体内做上下来回翻滚运动,使肉类从壳内振出。再利用贝壳肉体与壳体的大小差异进行肉类的筛出。这种方式受到大小不同贝类干扰,需要在前期对贝壳进行大小分级。
而拍击式并不是将贝壳直接破碎,而是利用离心机、转轮等设备对未曾开壳的贝类进行开壳。因此通常需要在撞击部分设置橡胶层保护贝壳不被破碎,随后利用高压水、旋流分离机等进行漂洗分离。通常贝肉因为重量不足,会漂浮在水流上方,通过网带拾取即可,而贝壳则在重力、离心力的作用下沉入底部。
当前不少贝类脱壳设备在逐步拓展自身的功能。像直接搭载相应蒸煮机,实现蒸煮、开壳一条龙;配备杀菌设备,在脱壳同时进行杀菌,保障贝类食品的安全卫生等。通过功能的加载,增强设备的吸引力。
可以看到,通过贝类脱壳设备的使用,不仅可以将蒸煮后没有开壳的贝类开壳,提升开壳率,减少贝肉的浪费,还能再一定程度上节约劳动成本,扩大生产规模的可能性。因此,贝类脱壳设备生产企业还需洞察市场对贝类脱壳需求,加快设备的研制生产,推动设备的进一步畅销。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