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丰镇:一块小月饼“吃”出大文化
2018/07/05
谁能想到,在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地区,一块小小的月饼,不仅在中国北方部分地区名誉日隆,而且还创造了上千万元的收益,且还吃出了大文化。
这块迄今已逾300多年历史的“月饼”,并不止于眼前的经济效益,他们还将视角投向未来,而“绿色,生态,环保、健康”则是这块月饼的核心竞争力。
在丰镇市隆盛庄,当地人对于做月饼的活计,几乎无师自通,尤其是每年七八月份之际,这些平时不显山露水的村民们,总会用他们独特的手艺征服来自全国各地食客的“味蕾”,一些人甚至不远千里来这里进行“现场尝鲜”。
随着知名度大增,丰镇市相关部门亦对这块“极具知名度”的月饼,倍加珍惜,他们通过多种渠道吸引各界关注。
在7月2日召开的“月圆塞外古镇 饼香丰川大地”丰镇市第二届月饼文化节暨隆盛庄美食文化节上,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当地月饼制作大师制作了一枚直径1.396米、厚度12cm,重量达135公斤的特大月饼,现场展示、品鉴。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派遣颁证官前来进行了确认,并颁发了“最大的丰镇月饼”基尼斯中国之最纪录证书。
丰镇市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市长曹彦林在此次美食文化节上致辞说,历久不衰,誉满晋蒙的丰镇月饼,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特别是隆盛庄镇,更是丰镇月饼的发源地,传承了世世代代丰镇人民的精神情感和味觉记忆。
曹彦林介绍说,近年来,随着当地烘焙艺人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制作工艺经过不断实践和改进,在传承传统配料和技术工艺的基础上更是不断创新,达到了口味甜美,形色俱佳,具有独特浓厚的北方风味,在塞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丰镇月饼在着眼于知名度的推广上,也陆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曹彦林说,丰镇月饼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在2015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特别是隆盛庄月饼制作技艺被收录在“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曹彦林看来,丰镇月饼具备“浓浓的节日味道、亲亲的家乡味道和纯正的健康味道”三方面特色和竞争优势,其核心特点就是“绿色,生态,环保、健康”。这充分迎合了当今社会崇尚健康、崇尚环保、崇尚绿色的消费理念,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信赖,具有广阔市场发展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畅销内蒙古、山西、河北三省的隆盛庄月饼,其纯收入达到1300多万元。这在当地来讲,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
据当地民众介绍,当地月饼制作作坊在每年农历七月初至农历八月十五期间,可达50多家,从业人员达800多人,月饼日产量达60多万个。
内蒙古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会长郎立兴激动地表示,隆盛庄的月饼制作及其销售已成为产业形成规模,对丰富地方餐饮文化,带动地方就业,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欣慰的是,鉴于隆盛庄月饼悠久的制作历史和传承至今的传统制作技艺,以及其广泛的影响、广大的销售地域和大众喜爱的传统口味,在这次美食节上,内蒙古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授予隆盛庄“内蒙古月饼之乡”的荣誉称号。并且还评授了“月饼制作名师”和“月饼制作大师”的荣誉称号,使隆盛庄的月饼制作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光大,使月饼产业在振兴乡镇经济中起到更好的助推作用。
郎立兴同时认为,隆盛庄作为丰镇月饼的发祥地,通过美食节的举办弘扬丰镇月饼文化,通过小月饼作出大文化、大产业,为振兴农村经济,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成为内蒙古最亮丽的一张美食名片。
“月圆塞外古镇 饼香丰川大地”丰镇市第二届月饼文化节暨隆盛庄美食文化节,由丰镇市人民政府主办,丰镇市委宣传部、食药监局、文旅新广局等单位承办。活动期间,还将举办传统月饼制作技艺大赛及月饼制作大赛评选;传统美食展和摄影书画展等系列活动。
信息来源:中新网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