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国食品行业十大新闻
2018/06/29
日前,《中国食品报》发表文章总结了2018年5月中国食品行业的月度十大新闻。我们整理了其中部分内容,让大家对于中国食品行业的走势有更好的了解。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奶业振兴和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
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奶业振兴和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一是确立了奶业的战略定位。二是明确了奶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三是突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四是强调了保障奶农的权益。
全国轻工业质量标准工作大会在京召开
5月8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以“引领高质量发展 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全国轻工业质量标准工作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指出,近年来,轻工行业质量标准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各方面工作都卓有成效。
辣条国家标准征求意见出台
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调味面制品》等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函,酝酿已久的辣条(调味面制品)国家标准进入“落地”准备阶段。征求意见稿规定了辣条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原料、食品名称等内容。
中国首部居民补碘指南发布
调查显示,全国合格碘盐食用率持续下降,少数区县存在儿童碘营养不良情况,一些地区孕妇面临碘营养不足风险。5月15日,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制定并发布了《首部中国居民补碘指南》,旨在指导公众科学补碘。
“真假三文鱼”惹争议
5月22日,媒体报道了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黄河库区龙羊峡三文鱼(虹鳟鱼)养殖情况。紧接着,多个社交媒体平台发文质疑称,青海省养殖的虹鳟鱼不能称为三文鱼,且淡水养殖的虹鳟鱼切片生吃,或能感染寄生虫,重则致命。对此,5月24日,中国渔业协会发文称,通常所说的“三文鱼”是鲑鳟鱼类的商品名称统称,包含虹鳟鱼。同时,文中解释,“淡水中不能养殖三文鱼”系误读,并指出国产虹鳟寄生虫寄生几率极低。
首部《中国儿童含糖饮料消费报告》出炉
5月18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与世界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共同发布《中国儿童含糖饮料消费报告》。报告提出,根据我国《饮料通则》的标准,并没有把含糖饮料单独列为一类。目前我国市场上超过一半的饮料属于含糖饮料,儿童饮用饮料包括含糖饮料的行为越来越普遍,过多饮用则会对健康带来危害。
《中华传统好食品评价通则》团体标准实施
5月10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分会立项、中国食品报社与济南大学等共同发起并起草的《中华传统好食品评价通则》(T/CCPITCSC 014—2018)团体标准正式实施。《中华传统好食品评价通则》标准中清晰界定了中华传统好食品的含义和范围,并且明确指出食品的文化价值、健康价值、质量价值和市场价值4项一级评价指标和13项二级评价指标。
工信部再次强调省级食盐定点批发企业可跨省销售
5月4日,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发布《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食盐定点批发企业规范条件》和《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食盐定点批发企业规范条件管理办法》,强调,省级食盐定点批发企业除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食盐批发销售业务外,可在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食盐批发销售业务;省级以下食盐定点批发企业除在本市(县)开展食盐批发销售业务外,可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他市(县)开展食盐批发销售业务。
我国首个地方性食品安全监督条例实施
5月1日起,作为全国首个地方性食品安全监督条例,《深圳经济特区食品安全监督条例》正式实施。条例授权深圳市食药监管部门在食品质量、营养健康、过程控制等方面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广东省标准的深圳标准。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发布
5月19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营养学会共同编制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在北京发布。新版指南根据年龄段分为三册,分别适用于2—5岁学龄前儿童、6—12岁学龄儿童及13—17岁青少年,将更有针对性地为儿童青少年提供零食指导,使零食指南进一步科普化。
信息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