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肉”屡屡复活,如何保障我们的餐桌安全
2018/04/27
导语
近日,广东海警官兵在经过特殊改造的船舱内,搜出了3900多箱的“僵尸肉”,合计95吨,市值近450万元人民币。“僵尸肉”屡禁不止,极大地威胁到我们的餐桌安全。
1
什么是“僵尸肉”?
“僵尸肉”指冰冻多年销往市场的冻肉,“僵尸肉”多为走私品,质量安全不能保证。
“僵尸肉”如何流入市场,又是如何在餐桌上复活的呢?它经过长期冷冻,通常会变色,但经加工在化工调味剂下的掩饰,成为香肠、火腿、培根、肉干、肉脯、肉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看颜色、论味道胜过新鲜的肉类菜肴。它们的出现威胁到我们千千万万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2
如何鉴别肉制品?
“僵尸肉”对我们的餐桌和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我们该如何选购安全放心的肉制品呢?小编接下来就带大家了解一些肉类食品选购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学会鉴别,我们在购买肉类时,首先是要看是否出自正规屠宰厂,其次是对肉类进行感官鉴别。
● 新鲜肉
新鲜肉有光泽、红色均匀、弹性好、外表微干或微湿润,但并无水感,且有鲜肉特有的正常气味。
● 不新鲜的肉
这类肉少光泽,肉颜色稍暗,外表干燥或有些黏手,新切面湿润,弹性差,有酸味等。
● 变质肉
变质肉的脂肪失去光泽,偏灰黄甚至变绿,肌肉暗红,切面湿润。弹性基本消失,有腐败气味。
● 注水肉
快速鉴别注水肉的“试纸检测法”:将一小片卫生纸贴到肉上,注过水的肉会令纸迅速洇湿,而正常的肉虽能将纸粘住却不会有洇湿感。
● 米猪肉
肉眼观察有小米粒至豌豆大小不等的囊泡,其中有一个白色的头节,就像石榴籽。
● 猪瘟病肉
周身皮肤可见大小不一的出血点,肌肉中也有出血小点。个别肉贩常将猪瘟病肉用清水浸泡一夜,第二天上市销售,这种肉外表显得特别白,不见有出血点,但将肉切开,从断面上看脂肪、肌肉中的出血点依然明显。
3
如何选购肉制品?
在掌握了基本的肉制品鉴定方法后,我们在选购时还应注意:
选购保鲜的产品,最好是冷鲜肉。
动物被宰杀后,肌肉组织转化成适宜食用的肉要经历一定的变化,包括肉的僵直、解僵和成熟等。举个例子来说: 动物死后机体内会产生乳酸,若不及时经过充分的冷却处理,则积聚在肌肉组织中的乳酸会损害肉的品质。我们吃进去并不利于健康。冷鲜肉的生产过程中要经过多道严格工序,所以冷鲜肉具有安全卫生、味道鲜美、口感细嫩,营养价值高等优点,发达国家市场销售的均是冷鲜肉。
尽量选购带包装的肉类食品。
包装完好的产品可避免流通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有的熟肉制品要冷藏,购买时一定要看清储存温度要求。这类产品最好到大商场、大超市去购买,因为这些场所有正规的商品进货渠道,产品周转快,冷藏的硬件设施好,产品质量有保证;选购大型企业、老字号企业、通过各种认证的获证企业生产的产品,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相对较好,安全有保证。
认准肉类食品的检验检疫标识。
购买带皮生肉,常会看到生肉上盖有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印戳,这是肉类的检验检疫标识。合格猪肉应该同时盖有检疫合格章和检验合格章。检疫合格章为红色,呈滚条形或圆形,检验合格印戳为蓝色,呈圆形或菱形。猪肉上所盖的戳为食用色素,无毒无害,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结语
我们在肉类的选购上,应倾向于超市、正规菜场印有检疫标识的冷鲜肉类,减少购买小门店、无品牌、无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家地址及联系方式的肉制品。小编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肉制品的选购技巧,让“僵尸肉”远离我们的餐桌,为我们的健康把好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