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开展还有:

行业新闻

我国马铃薯产量丰富,精深加工亟待提升

2017/08/04

  “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中国东北、河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
  来自西班牙语patata。据西班牙皇家学院称,此西班牙词汇由泰依诺语batata(红薯)和克丘亚语papa(马铃薯)混合而来的。在拉丁美洲,“马铃薯”的西班牙语用papa一词。
  随着中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启动,再加上相关薯类加工设备的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薯类制品出现在我们的饮食当中。

  既然各地区都出现了马铃薯的不同称谓,也能反映出一个问题,我国马铃薯种植范围十分广阔。据了解,我国马铃薯的主要产区是内蒙古、东北地区、西北和西南山区。其中最具代表的两个地方便是乌兰察布和张家口。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将近500万亩,鲜薯产量能够达到400万吨以上。是全国重要的种薯、商品薯和加工专用薯基地,由此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都”。而张家口有着优越的适合马铃薯生长的气候条件,是中国北方鲜薯生产大市。该市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达130多万亩,生产能力和产量均都位于全国前列。我国丰富的马铃薯产量为其加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两地区也都十分重视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乌兰察布市有马铃薯加工企业30多家,加工转化率已接近30%。对于张家口,拥有11家知名马铃薯深加工企业,如弘基、雪川、燕北等,年加工能力近百万吨,薯类加工设备及工艺水平在全国可谓是数一数二。无论马铃薯种植面积有多大,产量有多高,想要发展马铃薯加工业,增加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相关薯类加工设备必不可少。

  目前,马铃薯类制品除了传统的淀粉之外,还有薯片、薯条、马铃薯面包、马铃薯酸奶糕点、马铃薯雪花粉等休闲食品。就拿薯片为例,把马铃薯加工成薯片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期间会涉及到多种加工设备,比如清洗设备、输送设备、去皮设备、分选设备、切片设备、油炸设备等。首先马铃薯通过洗薯机进行清洗,之后用输送机运到去皮设备下去皮,再次进行清洗去掉表面淀粉,然后利用分选机进行分选,紧接着切片机切片,再通过输送带被运入漂烫机中进行漂烫,之后在烘干机下进行烘干,烘干后进入油炸机,油炸后放入滚筒园筛进行调料,最后进入包装生产线进行包装成品。多亏薯类加工设备的发展,才使得薯片加工各环节基本实现自动化、机械化。

  然而,我国马铃薯年产量一半以上都用于鲜食,用于精深加工的约10%左右,像国外接近90%的马铃薯是通过精深加工来实现附加值提升。日前,在首届全国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大会上,行业专家也曾表示,目前中国马铃薯精深加工比例不高,附加值很低,还要继续在精深加工上下功夫,才能更好地推动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因此,加工企业要继续深挖马铃薯类制品,进一步丰富市场上的薯类产品,食机企业也要继续加强相关设备研发,助力加工企业开发更多的马铃薯产品,推动我国马铃薯精深加工业的发展,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市艾克思博会展有限责任公司 蒙ICP备18004729号-4 技术支持: 会天下

在线咨询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

微信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