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鲜行业发展分析
2016/06/16
导读:国家政策助力下,第三方冷链物流将走向专业化与规模化的发展道路,成本也将逐渐降低,这对生鲜电商发展有益。
笨鲜生好心帮助农户销售滞销的菠萝,却被农户坐地起价,参杂变质菠萝,受此影响,笨鲜生差评如潮,资金断裂,平台濒临破产。正当生鲜电商行业充斥着这样一个负面消息时,近日,本来生活获得1.17亿美元C轮、C轮+融资的消息传来,又再次提振了生鲜电商市场发展。
本来生活与笨鲜生截然不同的发展处境,恰好是我国生鲜电商市场两极发展下的缩影。
一方面,凭借消费频次大(消费者购买生鲜商品的频次至少是其他商品类别的2倍)、毛利润极高(海鲜毛利50%以上,普通水果约20%,冻肉20%-30%)的优势,生鲜电商备受资本市场青睐;
另一方面,受产品损耗、冷链物流成本高企等因素制约,我国生鲜电商平台资金链及其脆弱,稍有不慎将有“崩盘”的风险,即使幸存下来,众多平台中盈利的也寥寥无几。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生鲜电商报告指出,生鲜电商中,能够盈利的平台极少,比例仅为1%,盈亏平衡的生鲜电商所占的比例为 7%,而略有亏损的生鲜电商所占比例高达88%。
2011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仅为10.5亿元,到2012年增至40.5亿元,同比增长286%,到2013年生鲜电商市场规模为130.2亿元,同比增长221%,2014年生鲜电商市场规模为260亿元,同比增长100%,2015年市场规模为560亿元,同比增长115%。
年均超过100%的增速,反应出生鲜电商迅猛发展的势头。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电商平台寻找细分市场是趋势,生鲜电商发展潜力已经“暴露”,我国自然不能放任产品损耗、冷链物流等问题拖累其发展。因此,近期国家积极推动第三方冷链物流助力生鲜电商发展。
冷链物流成为生鲜产品“保鲜”并降低损耗的有效手段,国内生鲜电商平台大都倾向自建冷链物流体系,然而,自建冷链物流体系需要前期巨大的硬件投资,一旦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折旧成本将会吞噬生鲜电商的利润。
随着生鲜电商市场竞争加剧,自建冷链物流并未发展前途,与第三方冷链物流合作成为发展态势。国家政策助力下,第三方冷链物流将走向专业化与规模化的发展道路,成本也将逐渐降低,这对生鲜电商发展有益。
信息来源:食品产业网